《管子》
最后更新时间:2016-05-15 22:05:50《管子》介绍

《管子》以中国春秋时代政治家、哲学家管仲命名,其中也记载了管仲死后的事情,并非管仲所著,但仍被认为可以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。文章大概出自深受管仲影响的稷下学派之手。汉朝学者刘向约于公元前26年为《管子》进行编辑。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法家类。
《管子》一书共八十六篇,其中有十篇文已佚。《管子》全书十六万言,内容可分八类:《经言》九篇,《外言》八篇,《内言》七篇,《短语》十七篇,《区言》五篇,《杂篇》十篇,《管子解》四篇,《管子轻重》十六篇。《管子》内容很庞杂,甚至间有牴牾,文章有很强的法家色彩,包括大量具体的治国方术。《管子》对法律的作用分析为:“法者,所以兴功惧暴也;律者,所以定分止争也;令者,所以令人知事也”。但同时也揉合了儒家思想,例如《管子》认为“凡治国之道,必先富民。民富则易治也,民贫则难治也”。又如《管子·霸言》中:“夫霸王之所始也,以人为本。本理则国固,本乱则国危。”《管子》也有道家思想,例如在〈内业章〉中就有最古老道教修行的记载。《管子》也有经济学的观念,《乘马》一章中指出:“市者,可以知治乱,可以知多寡”,“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列入道家类,《隋书·经籍志》改列法家类。
作者管仲简介
管仲,姬姓,管氏,名夷吾,字仲,谥敬,被称为管子、管夷吾、管敬仲,颍上人,中国春秋时代法家代表人物。
《管子》正文
- 第一篇 牧民
- 第二篇 形勢
- 第三篇 權修
- 第四篇 立政
- 第五篇 乘馬
- 第六篇 七法
- 第七篇 版法
- 第八篇 幼官
- 第九篇 幼官圖
- 第十篇 五輔
- 第十一篇 宙合
- 第十二篇 樞言
- 第十三篇八觀
- 第十四篇 法禁
- 第十五篇 重令
- 第十六篇 法法
- 第十七篇 兵法
- 第十八篇 匡君大匡
- 第十九篇 匡君中匡
- 第二十篇 匡君小匡
- 第二十二篇 霸形
- 第二十三篇 霸言
- 第二十四篇 問
- 第二十六篇 戒
- 第二十七篇 地圖
- 第二十八篇 參患
- 第二十九篇 制分
- 第三十篇 君臣上
- 第三十一篇 君臣下
- 第三十二篇 小稱
- 第三十三篇 四稱
- 第三十五篇 侈靡
- 第三十六篇 心術上
- 第三十七篇 心術下
- 第三十八篇 白心
- 第三十九篇 水地
- 第四十篇 四時
- 第四十一篇 五行
- 第四十二篇 勢
- 第四十三篇 正
- 第四十四篇 九變
- 第四十五篇 任法
- 第四十六篇 明法
- 第四十七篇正世
- 第四十八篇 治國
- 第四十九篇 內業
- 第五十篇 封禪
- 第五十一篇 小問
- 第五十二篇 七主七臣
- 第五十三篇 禁藏
- 第五十四篇 入國
- 第五十五篇九守
- 第五十六篇 桓公問
- 第五十七篇 度地
- 第五十八篇 地員
- 第五十九篇 弟子職
- 第六十四篇 形勢解
- 第六十五篇 立政九敗解
- 第六十六篇 版法解
- 第六十七篇 明法解
- 第六十八篇 臣乘馬
- 第六十九篇 乘馬數
- 第七十一篇 事語
- 第七十二篇 海王
- 第七十三篇 國蓄
- 第七十四篇 山國軌
- 第七十五篇 山權數
- 第七十六篇 山至數
- 第七十七篇 地數
- 第七十八篇 揆度
- 第七十九篇 國准
- 第八十篇 輕重甲
- 第八十一篇 輕重乙
- 第八十三篇 輕重丁
- 第八十四篇 輕重戊
- 第八十五篇 輕重己